电子“洁净”行业也存在着职业危害
今举行的2014年职业健康管理实践研讨会传出信息,一项统计显示,本市涉及接触职业病危害的职工,八成是在非公企业,他们正成为职业病危害的高发人群。从事有害作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保障亟待加强。
目前,我国生产继续保持了总体稳定、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,事故总量持续下降,但发生事故总量依然很大,重大事故仍然时有发生,职业卫生问题不断,职业危害形势仍很严峻。据测算,我国健康管理的年市场份额在600亿元以上,对企业而言,在职工健康管理上投资1元钱,在医用上就可以减少8至9元。但目前经过正式培训、取得健康管理师证书的从业人员数量为1400余人,缺口很大。
据悉,为准备研讨会,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与市总工会、市疾控等单位,此前曾组成了专项调研组,对16个区及行业工会开展专项调研。调研发现,本市 78.2%的单位对接触职业危害的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,其余21.8%的企业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,暴露出职业健康体检工作中的漏洞。
据统计,2013年间本市职业病病种依次为耳鼻喉、尘肺病、慢/急性中毒、眼病等。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、多元经济的发展和用工方式的变化,职业病预防工作出现了新情况。新材料的使用带来新的职业危害,使职业病的疾病谱发生改变。比如,信息产业的职业危害还不太为人熟知和重视,电子元器件在研制、开发、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的作业环境,如封闭空间、恒温等作业,这些看起来“洁净”的生产环境,容易使人产生环境信赖的感觉,实际上存在着新兴职业危害。
职业病是指企业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,因接触粉尘、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。
在生产劳动中,接触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,粉尘气雾,异常的气象条件,高低气压,噪声,振动,微波, X射线,γ射线,霉菌;长期强迫操作,局部组织器官持续受压等,均可引起职业病,一般将这类职业病称为广义的职业病。对其中某些危害性较大,诊断标准明确,结合国情,由部门审定公布的职业病,称为狭义的职业病,或称法定(规定)职业病。
最新产品
同类文章排行
- 如何根据流量选型烟雾净化器?关键要点全在这里!
- 激光烟雾净化器:以 PWM 技术引领绿色生产新潮流
- 激光烟雾净化器:守护车间空气,打造绿色生产新境界
- 烟雾净化器智能控制系统
- 智能控制:提升烟雾净化器能效的关键策略
- 激光烟尘净化器行业的环保法规要求解析
- 激光烟雾净化器环保认证重要性分析
- HEPA过滤器的更换周期是否可以根据使用频率进行调整?
- HEPA过滤器一般能用多久,多久更换一次比较合适?
- 激光切割中的隐形威胁:有害烟尘及其防控策略
最新资讯文章
您的浏览历史
